每册页数不多,总共5个级别,每个级别60册左右,是英文精读材料,适合小学生阅读使用。
在最新的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(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)要求下,基础教育阶段,从幼儿园到G12(对应国内高三),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如何精读。
那么什么是精读?为什么要精读?如何精读?精读的标准是什么?哪些书适合精读?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聊聊精读这件事吧~
01
什么是精读?
“阅读有多种方式,我们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有时难免求快求多,但真正能为一个人建构知识体系打下扎实根基的,无疑是逐字逐句的精读,也即西方文学研究所推崇的文本细读。精读促使孩子从一本书生发开去,了解更多相关背景,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究,是一个把书‘从薄读到厚‘的过程。”
— 摘自盖兆泉的博客
精读Close Reading是相对于泛读的概念,孩子们反复阅读简短、复杂的文本,以提高理解能力。简单来说,Close Reading就是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懂、读透,明白它表达了什么,是如何表达的,内在含义是什么?
相比之下,泛读一本书的时候,常常是读一遍就完,阅读时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,理解深度不够。
打个比方:
精读像是在挖洞,当你开始用铲子挖洞时(第一遍读书时)仅仅只是铲掉了路面的沙子。当你第二次开始铲土时(第二遍读书时)土会被铲掉一些,随着多次铲土(多遍阅读文章),洞会越来越大,阅读者从中得到的内容和意义也就更多。
02
精读的三步法
第一次阅读:抓关键主题思想和细节
- 在阅读中“抓表面”,将背景知识与课文联系起来,关注主题思想和细节;
- 把重点段落标注出来,为第二次深入阅读做准备;
- 用精读小记号为关键的知识点做标记;
- 在第一遍阅读之后,可以讨论课文,这能够确定孩子是否理解,他们所读内容的主题思想。
第二次阅读:段落和结构
- 这一次,孩子们需要挖掘得更深一些,重新阅读一段或几段,重点关注文章的段落、结构和作者引申含义。
- 把看不明白的部分圈出来,继续用精读小记号为关键的知识点做标记;
- 在孩子开始二读之前,给他们一个或多个文章相关的问题,让他们集中注意力。
第三次阅读:知识与思想的融合
- 第三次精读将更为深入,要求孩子综合分析来自其他文章或媒体(如视频)的信息。
- 孩子可以以书面形式记录他们的想法,使用图形记事本、阅读日志、便利贴等。
- 在写作中观察孩子的想法,是判断他们是否对文章有更透彻的理解,或他们是否仍然停留在对文章表层理解的最好方法。
在阅读之前,可以给孩子交代一些背景资料,但不要过多,点到为止,给孩子设定一些问题,同时确保这些问题能在文章中找到,问题能让他们确切地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。
同时给他们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荧光笔,根据不同的目标做不同的标记,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总结。
03
哪些书适合精读?
通常来讲任何文章都适合精读的,但最好还是具备以下几个要求:
- 文章要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,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。
- 文章的长度要适中,比如3年级的孩子,文章段落不超过4段为最宜。
- 文章能够为孩子提供新的想法和信息。
- 有明确的主要思想和细节描述。
- 采用常规的句子结构和语法。
- 只需要少量的背景知识就能完成阅读。
部分资源预览:
内页预览:
评论0